【文字/饶明月 图片/方卫东】4月23日“世界读书日”当天,吉林大学师生共读《闻雁集》读书分享会在中心校区图书馆一楼四季大厅举行。校长张希与师生们围坐在一起,共同品读《闻雁集》,回溯吉大文脉,共论治学精神。哲学社会学院教授李龙主持分享会。


张希认真聆听师生们的分享,讲述自己读书的故事,并不时与大家交流互动。他引用唐敖庆老师常说的“要站着读书,而不是躺着读书”,强调在读书时,要时刻保持品判思维,不盲从前人,不迷信权威,坚持独立思考。张希指出,同学们成长于人工智能时代,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和习惯,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。他希望师生们能够养成读书的习惯,让知识开阔视野,丰富人生;保持品判性思维,不自欺欺人,不枉己徇人;坚持终身学习,让知识增益能力,坚定内心,不彷徨当下,不惧怕未来。

张希分享了《闻雁集》创作背后的趣事。他表示,这部文集记录了吉大“大先生先导,小先生从游”的教育往事,是吉大文脉生生不息的历史见证。大学是师生的共同体,要靠一代又一代的师生们共同努力,既要传承,更要发展。张希指出,每一所大学都有自身独具的精神气质,希望大家身体力行“听党召唤、至诚报国、扎根东北、兴教育才”的“北上精神”,“求实创新、励志图强”的校训精神,“厚基础、重实践、严要求”的育人传统,“心有大我、至诚报国”的黄大年精神。




分享会上,9位教师代表依次诵读《闻雁集》选段,以“大先生”精神为引,结合各自学科领域分享育人理念与科研心得。大家表示,人才培养需以学生为中心,激发潜能,培养具有家国情怀、品判性思维,有独立见解的科研人才;教师不仅是知识传递者,更要以身示范,在夯实基础中涵养德行;科研需敢于突破常规,在交流合作中互鉴共进。聚焦实际问题,以一流学术眼光锚定方向,秉持“慢科学”理念孕育原创性成果。
参与活动的学生在交流时分享道,诵读师长们治学科研、为人处世的故事,仿佛跨越时空拉近了与“大先生”的距离,真切感受到他们在科研道路上严谨求索的态度、在为人师表中谦和躬行的品格,以及对学术事业纯粹而炽热的初心。活动现场,师生们或深情讲述,或专注聆听,既有风趣解读引发会心一笑,也有先辈事迹令人动容,思想的共鸣在书香中不断流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