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供稿:国际合作与交流处】10月21日,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(国家外国专家局)和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23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在上海举行。来自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600多名外国专家参加此次会议。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应邀出席大会开幕式并作为高校代表发言。

张希在发言中指出,高校是开展前瞻性研究和包容多样性创新的沃土,能够为学术积累与沉淀提供空间,有助于产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成果。在人才培养方面,张希重点介绍了吉林大学为青年教师多元发展所构建的“匡亚明/唐敖庆学者”人才岗位和科学分类的人才评价体系,以及支持各类人才突破发展瓶颈的“培英计划”等举措。他表示,高校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家园,诚挚欢迎立志于投身科教事业的优秀人才加入。


学校人才工作办公室、国际合作与交流处、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负责人,校内8个学院代表与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共计140余人出席会议。会议期间,围绕深地科学与交叉创新、机械与航空航天智能制造、仿生与农业工程创新发展和智能低碳汽车等领域举办4场人才交流会和学术研讨,开展深度的学术对话与思想碰撞,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,达成多项合作成果。